陳靜華
一進入竹鄉(xiāng)銅錢關,我們便被那莽莽榛榛的竹林驚艷到了!
仲夏的風,帶著一絲溫潤,輕輕拂過,蜿蜒的山道和溪流旁,一排排青竹飛掠而過,綠中泛黃,如公路邊站崗的哨兵。翠竹掩映下,青青秧苗正揚起稚嫩的臉龐,隨風起舞,水汪汪的稻田里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銅錢關素有“陜南竹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走在旬陽市銅錢關鎮(zhèn),漫山遍野成片的野生和引種青竹亭亭玉立,到處都是濃淡相宜的、深深淺淺的綠。勤勞的銅錢關人世代與竹為伴,房前屋后,近溝遠山隨處可見竹的身影,在這里,田邊地頭,山崖溝畔,嫩綠纖細的新生野竹林和翠綠欲滴的老竹林俯仰生姿,郁郁蔥蔥。
雨后春筍
來竹鄉(xiāng),首先看到的是遍布古村落的古樹和修竹。銅錢關有三個國家級古村落,雨中的廟灣古村落洗凈鉛華,空氣濕潤清新,風吹過村口那一片開滿艷麗百日菊的花海,吹過古村落里那一個個長滿青苔的古井和古井邊、古樹下那一間間夯土、石頭、木架結構的老屋。風雨擊打著那一棵棵幾百年屹立不倒的皂莢樹、青檀、古柏、櫟樹和瑯樹……那些系著大紅祈福帶的古樹和密密匝匝的翠竹一道,站成一堵墻,抑或是一座山,巨大的樹冠撐起一把把綠色大傘,如密不透風的綠山墻,默默守護著略顯滄桑的村莊,晴天遮天蔽日,雨天遮風擋雨。撐傘的游客在古村的修竹下佇立仰望,明眸顧盼,流連忘返。
古村落的竹大多長在村口的大樹旁,一叢叢,一片片,挺拔修長的翠竹陪伴著那些合抱粗的古樹,一同為古村寫下美麗的詩行。它們掩映著一官官古墓,綠似墨玉,它們根在地下緊密相連,橫向生長的竹鞭堅硬似鐵,牢牢抓住地下的巖石或者泥土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。竹葉自由舒展,如書法大家,揮毫潑墨,在古村寫下一幅幅狂放灑脫的草書作品,一撇一捺盡顯神韻。它們緊密團結,抱團生長,如村中質樸無華的老人,歲月的風塵掩不住它們那堅毅的面龐?粗切┳髌,你不禁浮想聯翩:幾百年前,不知道這里先有了竹,還是先有了古村落。也許,是村落選擇了竹,竹又愛上了村落,它們相偎相依,不離不棄。
竹鄉(xiāng)的人像竹一樣淳樸熱情。“四圍碧玉繞盤河,六月此為安樂窩。”在湛家灣古村落、老屋前、古井旁、墻角下,一朵朵紫紅的錦葵,一棵棵香氣沖鼻的紫蘇,在雨中兀自守望,一同守望的還有安靜祥和的老一輩人。一位身著藍布衣衫的湛家的后人,冒雨拔下院中栽種的花苗和菜苗,連同整齊堆放在墻角的竹筒,一并贈送給游客,說是紫蘇可以做香料,竹筒可以做竹筒米飯。在萬福村的老屋前,幾位老人臉上綻放著金菊一般燦爛的笑容,他們搬出一把把竹椅,端出新鮮的蔬果,熱情招待著到訪的客人。
在萬福村石家大院附近的山道邊,我們邂逅了一片翠綠的竹海,足足有幾百畝。抬眼望去,這些竹子大多有杯口粗細,一二十米高,一竿竿翠竹高高挺立,竹林上空似乎升騰起綠色的云霧。他們是竹君子和偉丈夫,挺拔偉岸。雨過天晴,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,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,如詩如畫。微風中,竹子輕輕搖曳,發(fā)出沙沙的聲響,似在低吟淺唱,訴說著歲月的滄桑。竹林外,偶爾能看到幾戶人家點綴在竹林之間,為這寧靜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。
此處乃竹鄉(xiāng),春筍滿山谷。雨后的竹林幽暗潮濕,長著棕色花紋的竹筍點綴其間,這些斑斑駁駁、高矮胖瘦不一的竹筍,像短劍一樣扎入泥土,奮力向上,鳥雀蟲蟻、蜜蜂蝴蝶都來了,它們在竹葉和竹筍間穿梭覓食,帶來一派生機。沿著雜草叢生的小徑前行,腳下的土地和枯竹葉仿佛也透著竹子的清香。竹海之中,你能感受到一種與世隔絕的靜謐,塵世的喧囂與紛擾都漸漸遠去,只留下內心的安寧與平和。
同行的銅錢關人沈蕾告訴我們,全鎮(zhèn)竹林面積5萬畝,銅錢關以山竹和斑竹為主,近幾年又引進毛竹等品種,筍用竹和材用竹二者兼顧,發(fā)揮著巨大的經濟效益,野生竹筍、竹架桿、竹篩竹碗竹杯、竹制工藝品等系列竹產業(yè)為這里的村民帶來騰飛的希望。
竹鄉(xiāng)的農家樂也遍植修竹。黃昏的秦楚驛站,迎接賓客的同樣是一叢叢青竹,她們沿河生長,身材纖細苗條,嬌嫩水靈,那種新綠水綠帶著水的靈氣,讓人聯想到瀟湘館清雅脫俗的林黛玉,姑且稱之為“竹夫人”吧。
走進院內,長長的竹籬笆旁,一團團粉紅淺紫的繡球花格外嬌艷美麗,由竹籬笆和竹竿架搭建的一條小徑旁便是小餐廳包間。推開那一扇扇用薄薄的竹篾片編織而成的小窗,橋邊的修竹便映入眼簾,儼然成了掛在窗格上的一幅水墨丹青。紅紅的竹燈籠亮了,在昏黃的燈光映襯下,竹葉在地上畫出一片淡淡的竹影,隨風搖曳,斑駁陸離,如夢似幻。
漫步竹鄉(xiāng),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,我們沉醉在這無邊的綠意與寧靜之中,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賦予的美好。在銅錢關,每一棵竹子都是一道風景,每一處角落都蘊藏著故事,在游客的心中熠熠生輝。
告別竹鄉(xiāng),竹君子和竹夫人的豐神俊逸成了長在我們心頭的風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