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尚科,男,漢族,1964年9月生,石泉縣中池鎮(zhèn)軍民村五組村民,是貧困戶更是遠近聞名的孝子。
他因孝心守候,年逾五十卻孑身一人。他是石泉縣中池鎮(zhèn)一位普通而善良的農家漢子,也是十里八村父老鄉(xiāng)親們交口稱贊的好兒子。他就是馮尚科,為了照顧年邁患病的母親,他十年如一日,端茶喂飯,悉心照料,與母親相依相伴。
“你們忙,母親由我來照顧就好”
馮尚科家住石泉縣中池鎮(zhèn)軍民村五組,家中共有兄弟姐妹6人,他們大都居住在相鄰的池河鎮(zhèn)及縣城。2008年,母親沈澤連突發(fā)疾病,原本身體硬朗的老人一病不起,生活難以自理,飲食起居需要人24小時照顧。就在此前,馮尚科還打算應同鄉(xiāng)之邀外出務工,打工掙錢后回家娶媳婦成家,但母親突然倒下讓他一下子陷入了兩難。
就照顧母親的事兒家里專門召開了會議,大哥家有困難,二哥家的孩子在縣城上學不能沒人照看,弟弟家的兩個孩子年級尚小也離不開大人看護。種種情況擺在眼前,馮尚科猶豫了。“兄弟們說的都是實際情況,大家也確實不容易,要不外出務工的打算先放一放再說。”他在心里這樣對自己說道。
于是,他自告奮勇的說:“你們都有實際困難,反正我就一個人,那就還是我來照顧咱媽吧,比請人照顧放心,也能給你們減輕些負擔”,他的表態(tài)讓大家十分動容。
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從端屎端尿,翻身捶背到洗衣做飯,馮尚科都習以為常并且毫無怨言。因為母親腸胃不好食道也有問題,他總是把飯煮的很綿軟,菜也做的能讓母親易于消化,照顧母親吃完飯自己才開始吃,飯后下地前還不忘在母親順手的地方準備好一杯水。天冷出門的時候他會在母親的夠得到的地方碼好火塘取暖用的柴火。天氣好的時候,他會用輪椅把母親推到院子里曬曬太陽。
“有我一口吃的,就不會讓母親餓著”
馮尚科留在家里照顧母親的決定讓母親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憂慮,她操心的是兒子已經老大不小,以前她就經常鼓勵兒子要外出掙錢然后娶媳婦成家立業(yè),現在打不了工,只能留在家里照顧自己,兒子以后的生活可怎么辦呀!
看出了母親的憂慮,馮尚科安慰母親說,自己雖然不能外出掙錢,但只要人勤快在家里把莊稼活干好,一樣能養(yǎng)家糊口、豐衣足食。他還說,今后但凡自己有一口吃的,就堅決不會讓母親餓著。
平日里雖有兄弟姐妹們不時的接濟,但吃穿用度和母親治病的花費是個不小是數目,為了支撐起這個家,勤勞的他除了種好自家的地還租種了幾畝地,種上了玉米、水稻、辣椒和蔬菜,除了種植業(yè)他還喂豬、興桑養(yǎng)蠶,農活一樣不落、他除了照顧母親,就是下地干活。
鄰居歐大嫂都忍不住感嘆說,他一個男人家不簡單吶,要照顧母親的吃喝拉撒,還要干這么多的莊稼活兒,真不知道他是咋忙出來的。
揮去臉頰的汗水,他仍露出招牌式的淳樸笑容說:“忙起來生活才充實啊,除了種這些,母親愛吃的紅薯我也種上了,時令小菜自家也種的有,不用花錢到街上買。”
“母親永遠是我最大的牽掛”
生產生活兩不誤,說起來容易但其中艱辛唯有自己知道。臥床不起的母親還檢查出患有多種病癥且時有反復,病情較重時,馮尚科總是衣不解帶、悉心照料,只有在母親病情有所好轉后,才抓緊時間忙手頭的活兒。他說,不管是下地干活還是外出辦事,家里的母親總是他最大的牽掛。
2015年冬天發(fā)生的一件事至今讓馮尚科驚魂未定。那天,他從地里干活回家后,突然發(fā)現母親倒在火塘邊,他急忙扶起母親,發(fā)現她的帽子都快點燃了。所幸發(fā)現及時,僅頭部和手部有輕微灼傷,事后他自責不已。從那天起,他在火塘周圍安裝了護欄防止意外發(fā)生,只要是出門他總會托付鄰居代為照看母親,不管是到鎮(zhèn)上售賣農產品還是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或是下地干活,他總是步履匆忙,用他的話說就是“從出了門心就開始懸著,只怕不能飛著到家”。
有時候地里的活多要待的久一些,他總會隔一段時間就放下手里的活兒回家去看一眼,看到母親安好他才能放心。一到飯點他就趕著回家做飯。
在他悉心的照料下,母親沈澤連行動不便的十年間,沒有得過一次褥瘡而且總是穿戴整潔。如今,85歲高齡的母親看上去面色紅潤,精神狀態(tài)尚好。馮尚科的孝心孝行屢登村里的新民風建設紅榜,并且在村鎮(zhèn)傳為佳話。對于大家的贊譽,他總是露出憨厚而靦腆額笑容說,孝順父母嘛,本就是做子女的最應該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