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董良軍 通訊員 張婷
入夏的一個大清早,平利廣佛鎮(zhèn)白果坪村二組貧困戶舒光友家里來了幾位“不速之客”。這其中,就有該村第一書記汪鵬。
一看到汪鵬來了,舒光友頓時咧著嘴笑了。原來,汪鵬此行不為別的,而是專門來收購他家種植的蔬菜。
舒光友雖說日子過得緊巴,卻是個勤快人,房前屋后綠油油的一片。走近一瞧,青椒、黃瓜、大豆、南瓜、冬瓜、絲瓜、西紅柿、小青菜、土豆等蔬菜應有盡有。再看后院,一畦畦新鮮的蔬菜撲入眼簾,煞是喜人。
“黨的扶貧政策好,給我們找銷路,光今年上半年,我們就賣了2000多塊錢呢!”舒光友的媳婦提著滿籃新摘的蔬菜高興地說。
“一些貧困戶房前屋后基本都有零星土地,但卻沒有好好利用,如果發(fā)動他們把這些閑置的土地搞成小菜園,變成城里人舌尖上的美味,豈不是脫貧的好辦法?”白果坪村第一書記、來自市中心醫(yī)院的汪鵬在入戶走訪時敏銳地捕捉到這一“商機”。
汪鵬的“歪腦筋”可幫了貧困戶的大忙。他說干就干、四處奔忙,先是協(xié)調幫扶單位縣殘聯(lián)和鎮(zhèn)黨委政府大力支持,還召開有關會議就做好消費扶貧工作進行專題研究。同時,與村兩委簽訂消費扶貧協(xié)議,邀請企業(yè)參與收購,發(fā)動村蔬菜合作社,定期上門收購。
這不,他們每周光是給市中心醫(yī)院食堂就要送兩次蔬菜,由于這些蔬菜綠色無公害、產(chǎn)地可追溯、質量有保證,一下子成為該醫(yī)院2000余名職工、家屬搶購的香餑餑, “菜籃子”秒變“紅票子”。
眼下,白果坪村貧困戶種植的各種蔬菜已訂單銷售800多公斤,年底每戶收入幾千元不等。以前愛打麻將的貧困戶,現(xiàn)在比咋樣種好菜,看誰的菜長得好、賣的錢多,還互相傳授種菜技巧,鄰里關系也和睦了。“扶貧路上有人管,定期收購到門前,不用油來不用電,賣菜增收幾千元。”當?shù)剡@首順口溜,映射出消費扶貧惠農(nóng)家的生動寫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