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照元是嵐皋縣藺河鎮(zhèn)蔣家關(guān)村二組村民,出生于1949年7月。他原有一兒一女,女兒遠嫁蘇州,兒子在2013年得了鼻咽癌和淋巴癌。為了給兒子治病,劉照元夫婦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積蓄,還向親朋好友借遍了錢,可兒子還是在2015年因病情惡化離開了他們。兩個孫子一個在早年兒子兒媳離異時跟隨母親離開了家,另一個跟在了老人身邊。
“當時英寶病重了,我們存的錢也花完了,急到我在獅子頭大橋上連走了四個來回都沒得辦法。幸虧親朋好友和鄰里鄉(xiāng)親信任我,借給了我們治病的錢。”回想起當初家里的艱難境況,老人感慨萬分。
老年喪子,人生三大悲。兒子的離世除了給劉照元老兩口帶來無盡的悲痛外,還留下了一張張因治病借錢而來的欠條:肖光能4500元,劉英梅8000元,羅和前10000元,畢明亮11500元,許大新20000元……老人因為不識字,借錢時,有時候請村里的會計幫他寫了欠條,有時候因借錢人信任連欠條都沒寫。
整整24萬元,一筆借款就是一份天大的人情。劉照元將每一筆借款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里。
2015年8月,在簡單辦完兒子的喪禮后,劉照元夫婦就開始慢慢償還因兒子治病留下的債務(wù)。盡管被村里評為了低保貧困戶,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,可是家里除了幾間土墻房、一些殘破的農(nóng)具,連件像樣的東西都沒有。再加上自己左眼白內(nèi)障,完全看不清東西,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,導致整個右腿時常只能靠止疼藥來緩解疼痛……劉照元和老伴兒因常年辛苦勞作落下了一身的病痛,面對24萬元的巨債又該怎么辦呢?
“再難都要把錢還清,人家信任我,我也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。”這是當時縈繞在劉照元心中的唯一想法。
可是年邁的老人除了辛勤勞作,又能有什么別的辦法?去給村里的民營企業(yè)種植的白芨鋤草一天80元,賣一把木椅子100元,賣一斤漆100元……就這樣,自己動手砍木材,做椅子,割生漆……劉照元一天一天存著錢,又一筆一筆還著債。
每一筆借款他不僅還得清楚,更還得及時。2018年5月,因家里離村委會有十里多山路,農(nóng)活又太多,劉照元頭一年在村互助資金協(xié)會借了5000元買白芨苗的錢沒來得及還。在還款時間超期了幾天后,他急忙請村干部把錢帶還給了村委會。
再多的艱難困苦,都抵不過要把債務(wù)還清的決心。到2020年4月,劉照元已經(jīng)還清了18萬余元的債務(wù),還剩下的5萬余元,要怎么償還他也早已計劃地清清楚楚:家里種了8分地的白芨,明年就能有收成,10畝地的玉米,3畝地的魔芋,喂了4頭豬到年底了就能賣,還能再割幾十斤的生漆……
“您年紀這么大了,身體又不好,要是債還不完咋辦啊!”也曾有人這樣問過劉照元。
“我還不完,還有我孫子,我早就給孫子交代好了,要是在我有生之年還不完債,就讓孫子還,還完為止。”劉照元堅定地說。
“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,子子孫孫無窮盡也。”“愚公”不愚,一諾千金重。這就是劉照元,一位已經(jīng)70歲的普通農(nóng)民,一個替子還債的偉大父親,一個視誠信為信仰的平凡老人,他用勤勞有力的雙手踐行著自己的諾言,更是用行動詮釋了“誠信”二字的深刻內(nèi)涵。
(市委文明辦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