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于美國洛杉磯市中心,你會立刻被一家書店的名字所吸引——“最后的書店”。
這家書店2005年“發(fā)芽”于閣樓之內,如今卻“綻放”于廣廈之間;它自嘲為“最后的書店”,如今卻成為加州最大的獨立書店;它只是一家主要經營二手書和老唱片的書店,如今卻成了洛杉磯的一道亮麗風景和書迷游客眼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近日,當記者走進這家書店時,仿佛進入了書籍的海洋。由6根圓柱撐起的巨大空間內整齊排列著一行行高大的書架,用書籍搭建的藝術造型新穎別致。人們可欣賞“書籍波浪”,或穿越“書籍隧道”。店內的書籍80%為二手書,總量大約25萬本。該書店曾被美國文化類網絡雜志Flavorwire評為全球最美的20個書店之一,也被《洛杉磯周刊》稱為“洛杉磯市中心最棒的書店”。記者在閑逛之時也淘到了自己喜愛的書。
許多顧客悠閑地坐在沙發(fā)上讀書。書店的一塊標語板上寫道:“書店是僅存的、能夠表明人們仍在思考的少數(shù)地方之一。”
書店總經理凱蒂·奧爾芬對記者說:“我們選擇這個店名,確實有點自嘲的意味,因為當約什·斯潘塞創(chuàng)立這家書店的時候,實體書店已經開始走向衰落。亞馬遜等網上書店的興起和電子閱讀開始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,使得書籍和書店都面臨危機!
在電子閱讀的時代,書店會像恐龍一樣滅絕嗎?斯潘塞在書店的網頁上這樣寫道:“書店的確面臨去往何處的挑戰(zhàn),但人們并不愿失去他們在過去幾個世紀一直熱愛的東西……愛書之人是盼望書籍能夠流傳下去的!
“最后的書店”也的確在電子閱覽和網上書店來臨的時代創(chuàng)造了自己的“逆成長”故事。2005年,斯潘塞在自家的閣樓中創(chuàng)辦了“最后的書店”,有意思的是其開創(chuàng)之初也是網絡書店,只在網上銷售二手書。2009年,“最后的書店”在洛杉磯市區(qū)開設了一個專售二手書的小店。隨著業(yè)務不斷壯大,2011年搬到了洛杉磯最早的地標之一、前克羅克國民銀行大樓的一層和二層,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。
據奧爾芬介紹,店內大部分二手書價格大多在5至8美元(1美元約合6.3元人民幣)之間。比如約翰·卡斯特羅的《太平洋戰(zhàn)爭1941-1945》原價21.99美元,而這里的二手書價格只要6美元。書店每月銷售量約3.5萬本。
奧爾芬說,書店花費很大精力搜集二手書,書店有專門柜臺收購顧客帶來的二手書,如果數(shù)量多的話,書店也會上門取貨,收購的單本價格一般為1至2美元,銷售收入主要用來支付場地租金和水電等各種費用及店員工資。
4月23日是“世界讀書日”。奧爾芬說,雖然“最后的書店”沒有為此舉行專門活動,但是書店每周都會組織數(shù)次各種主題的讀書會、作者見面會等,5月的日程表上就有25次之多,讀者可以在網上提前預約。
奧爾芬說,之所以組織這些活動,是因為這些活動既可以加強讀者和書店的聯(lián)系,也可以加強讀者和作者以及讀者之間的交流,人們樂意在讀書之后分享心得。
一位名叫莫妮卡的顧客告訴記者:“‘最后的書店’”是一家獨特的書店,價格便宜的確是考慮因素之一,但是我喜歡這里,主要還是因為它充滿了活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”莫妮卡就在附近的寫字樓上班,下班后經常會來這家書店逛一逛,有時還能淘到自己喜愛的書。
澳大利亞游客塞雷娜則是慕名而來,她說:“我喜歡手指觸摸紙質書的感覺,在電腦或者手機上看書實在太累了!
3月份公布的皮尤調查結果顯示,過去一年中,74%的美國人至少讀了一本書(印刷書或電子書),67%的人讀過至少一本印刷書,39%的人只讀印刷書。
奧爾芬笑著對記者說:“我不相信我們真會變成‘最后的書店’,我認為書籍能夠生存下去!保ㄐ氯A社記者高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