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佑學
現代人因為忙碌,經常忽略身邊美景,去追逐外面世界的精彩。正好應驗了越是熟悉的地方,越容易被忽略這句話。
我無數次路過“金蠶小鎮(zhèn)”,卻沒有在此停留,直到上周末應友人相邀,才實地造訪,真實感覺到“身邊的景色也不錯!”
“鎮(zhèn)繞河水南依山,一顆珍珠嵌谷川。自從金蠶問世后,名揚全球人世間。”家鄉(xiāng)陜南石泉縣池河金蠶小鎮(zhèn)的夏天,萬物蓬勃,“火”勁十足。
下高速,經池河岸邊寬闊大道,兩邊矗立的“金蠶”標示路燈。走進“金蠶之鄉(xiāng)展覽館”,聽講解,看視頻,國家主席在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擲地有聲。千年“鎏金銅蠶”,就出土石泉縣池河鎮(zhèn)譚家灣村。于是我們又探訪文物出土現場,走進獻寶農民家庭,感受獻寶家人濃濃的家國情懷。
國家一級文物“鎏金銅蠶”的面世,標志著石泉縣早在2000多年前,就是一塊興桑養(yǎng)蠶的熱土,蠶絲產品通過古老子午道,源源不斷運往帝都長安,再由古絲綢之路送往中亞和西歐各國。石泉縣因此享有 “中國蠶桑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有著石泉縣“白菜心”之稱的池河金蠶小鎮(zhèn),得天地之靈氣,享日月之精華,境內峰巒疊翠,云霧繚繞,稻菽千重,桑田遍布,葳蕤田園,如詩如畫。
路邊有百畝荷塘,荷葉亭亭玉立,荷花搖曳生姿;千畝稻田散落于池河岸邊,秧苗青春肥綠,禾葉清香撲鼻;萬畝桑園環(huán)繞,遍布田間山崗,桑葉碧波如海……一蔸草一蔸禾一片葉,一河池水滋潤萬頃良田。荷香稻青桑滿園,村美人富展笑顏,一派欣欣向榮景象。
近年來,金蠶之鄉(xiāng)順應時代潮流,把“鎏金銅蠶”故里的經貿金融生活不斷做優(yōu)做強,助推陜西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著更高、更快、更好目標一路前行,讓縣域社會發(fā)展,深度融合進“一帶一路”偉業(yè)中,共享絲路經濟繁榮。
來到池河鎮(zhèn)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(qū),站在天空之鏡玻璃板上,“中國醉美桑海”巨幅標語掩映在碧綠層染的萬畝綠叢中。白云生處,隱隱約約的山邊,陽安鐵路好似橫空巨蟒掛在遠山之上。
我們一行10人,繞著滄海桑田核心景區(qū),一會在山嶺,一會在谷底,一會在田間,一會在坡地,忽上忽下,忽左忽右,上下緩行,左右逢源,穿梭漫山遍野桑樹間。應該叫林,還應該叫森。木、林、森,恰如我們一行人,一人為人,二人為從,三人為眾一般。人多木眾樹繁盛,萬木成林桑海蓊。豎看成行,橫看成片的桑樹,有大有小,有高有矮,葉子有厚有薄,在陽光照耀下散發(fā)著墨綠色的光暈。仔細瞅瞅,枝葉間掛有一顆顆微紅、深紅轉黑的誘人桑葚果。
人食五谷,蠶吃桑葉。蠶為天蟲,飼養(yǎng)禮重。白白胖胖密密麻麻的蠶兒,從出生到吐絲成繭,化繭成蝶,都是在蠶農們虔誠、敬拜、祈禱中完成。喂蠶之前,先用生石灰、漂白粉一類的消毒劑,對蠶室、蠶具全面消毒殺菌。進出蠶室,必輕手輕腳,不打高腔,不說穢語,祈禱神蟲安詳。小蠶初始出,喂養(yǎng)必精心,溫度濕度掌控好,桑葉清潔不染污,剪細如發(fā)絲,薄薄撒在幼蟲上,讓細小若微粒的蠶寶寶食之安全,成長有序。蠶兒經過“一到四眠”喂養(yǎng)后,方才成繭,大約一個月時間完成蝶變。
“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”。人們對于蠶蟲的敬仰成為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重要理念,代代賡續(xù)弘揚。興桑養(yǎng)蠶,發(fā)家致富成為蠶農愿景。回眸家中養(yǎng)蠶經歷,總有一幅幅熟悉的畫面在閃爍,凡是春風走過的地方,都生長著一望無際綠油油的桑園。田間地頭一顆顆桑樹站立,一片片桑葉迎風搖曳,那是一顆顆亮閃亮閃的星星,如同星星一樣亮閃亮閃的金銀,駐守家園。因此,桑樹也成為蠶農眼中的“搖錢樹”。
生命不息,奉獻不止。一片葉,一條蟲,永遠在激勵昭示著勤勞純樸勇敢善良的中國人。
午餐安排在萬畝桑海中的“明星山莊”。這是一處由廢棄學校改造而成的民宿接待點。山莊集古色古香建筑和現代時尚元素為一體,盡顯鄉(xiāng)村和美、幽靜高貴之品味。一古樹,兩層房,四合院,一茶坊,幾本書,木桌椅,有盆景,有濃蔭,有鳥鳴,煙火氣滿滿。桑葉茶散發(fā)縷縷清香,鎏金銅蠶宴席,桑葉和當地山野菜充當主角,喝著時尚健康的桑葚飲品,觀桑海滄田、體驗采摘樂趣、住特色民宿、品特色美食,在恬適、淳樸、優(yōu)雅、靜謐大自然中,覓一處生態(tài)福地,徜徉詩意田園,享休閑愜意生活,鄉(xiāng)愁也變得有滋有味。
“金蠶小鎮(zhèn)”因荷而美,因蠶桑而興,因悠悠池河而靈動。人們到這里親近自然的綠色、吹吹曠野的風,看看飄忽在田野上的白云,美景、美食、美美與共,在這方山水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走,一起欣賞,醉在山鄉(xiāng),共享美好,真是快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