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1日,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及新聞直播間欄目分別報道了寧陜縣優(yōu)質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生物的多樣性,6條報道聚焦寧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。
陜西寧陜 秋冬季動物“肇事”多 鹿進金店猴進棚
秦嶺中段南麓的陜西省寧陜縣,氣候溫潤濕潤,森林覆蓋率達到96.24%,居全國第一,是野生動植物的集聚區(qū),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(qū)域之一。隨著天氣逐漸的轉涼,原野陷入到了一片蕭索冷清,野生動物的食物也越來越匱乏,為了尋覓食物,一些野生動物離開了棲息地,闖入到了居民區(qū)。
畫面中,這只毛冠鹿原本應該棲居在山林,或許是因為覓食時迷了路,它兜兜轉轉繞進了城區(qū),并沒頭沒腦闖進了一家金店,面對這個意想不到,卻也危險不大的不速之客,店員們保持鎮(zhèn)定并沒有加以驚擾,毛冠鹿在店里仔細端詳一番,發(fā)現(xiàn)并非自己的地盤,便轉身走出店回了山。由于秋冬季各類果實匱乏,金絲猴也面臨著口糧危機,一向以溫順可愛著稱的川金絲猴,偶爾也會溜下山,到村民的家里順走些食物,畫面中一群川金絲猴相互招引,結伴下山進入村民的大棚基地,開始私下里翻找尋覓心儀的食物。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是山上沒吃的它都下來了,下山它們成群結隊的就跑人家里去,就是找吃的來了。
金絲猴肇事,雖然給當地居民帶來不少干擾,由于危害結果不大,當地政府在處理中一般采取及時轟趕、調解包容的態(tài)度。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我們也是沒辦法,只好請那護林員和我們的人,把它繼續(xù)往山上趕,讓它回去。
記者:那之前金絲猴肇事這個也有賠償了嗎?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金絲猴肇事沒有賠償,因為它對人沒有多大傷害,損毀的那個畢竟是少量的。
諸如鹿進金店猴進棚的事件,在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良好的寧陜縣,居民們可謂是見怪不怪,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。
陜西寧陜 黑熊半夜“偷蜜”被紅外相機抓拍現(xiàn)行
不過呢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,都會像川金絲猴和毛冠鹿那樣,雖然調皮惹禍,通常它們的危害性并不大,但是呢,有一種野生動物讓當地的主導產業(yè),養(yǎng)蜂業(yè)是飽受其害,由于他們的破壞活動是常常在夜間進行,這就讓蜂農和當地保護部門理賠時,取證極為困難。
寧陜縣由于森林資源豐富,被稱為秦嶺之心,當地植物種類頻多,有蜜源植物千余種,兼之地處秦嶺南坡,常年氣候溫潤,植物花期長,成為養(yǎng)蜂的天然絕佳之地,在養(yǎng)蜂產業(yè)成為當地主導產業(yè)的同時,養(yǎng)蜂場也成為黑瞎子們最為惦記和頻繁光顧的地方。近年來不斷有蜂箱夜間被掀翻,蜂蜜被偷吃,根據現(xiàn)場痕跡,蜂農們雖然能夠判斷出,大抵是亞洲黑熊的所為,卻苦于取證困難,即使向相關部門報案后,也因為證據缺乏,而暫時無法獲得野生動物肇事的相關補償。
記者:因為這個案件也很多,有些取證也比較難是吧。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是的取證也很難,所以我們就是針對那個黑熊,搗毀蜂巢偷吃蜂蜜這個我們就沒有辦法。
為了取得賠償證據,保護部門在蜂箱旁,架設了用于野生動物監(jiān)測的紅外相機,并成功拍攝到黑熊偷蜜的現(xiàn)場,畫面中一只黑熊搗毀養(yǎng)蜂箱,取出蜂蜜后開始大快朵頤的享用,而一只蜂箱中的蜂蜜,顯然很難滿足這只黑熊的胃口,它又接連搗毀了幾只養(yǎng)蜂箱,連吃帶扔將現(xiàn)場破壞的一片狼藉后,方才揚長而去。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拍到了黑熊在晚上,正在偷偷地去吃蜂蜜,偷吃蜂蜜的鏡頭拍下來,才能給老百姓作為補償的依據。
陜西寧陜 村民救助受傷朱鹮 常態(tài)化保護成共識
朱鹮因為美麗的顏色,優(yōu)雅的姿態(tài),富有感染力的鳴叫聲,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是祥瑞之鳥。那如今這種珍稀的鳥類,在秦嶺的許多地區(qū)不僅尋?梢姡液彤數氐睦习傩,也形成了和睦比鄰,默契共生的關系。
最近,位于秦嶺寧陜縣華嚴村的種植戶,張林坤在自己家的荷塘里,撿到了一只受傷的朱鹮,并對其進行了及時救治。
【寧陜縣華嚴村村民 張林坤】 看見朱鹮掉到那后面那個池子里面了,就用這網兜,然后從水里面把它撈起來的,然后用毛巾把它羽毛給它擦拭,用吹風機把它羽毛給吹干,然后最后我沒辦法了,我打林業(yè)救助保護站的電話,然后一直讓等著讓他們把它帶走。
據了解,朱鹮這種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珍惜罕見的鳥類,在寧陜縣等地的老百姓認知中,幾乎是跟喜鵲熟悉度差不多的鳥類鄰居,雖然備受喜愛,卻并不神秘。在張林坤的帶領下,記者看到居民區(qū)附近的山坡上,一棵樹上被朱鹮筑了10幾個鳥巢,隨時可見有美麗的朱鹮與翅翩牽、繽紛來去,在天空劃過合唱悠遠的鳴叫聲。
【寧陜縣華嚴村村民 張林坤】有10幾只吧,每天基本上都在這,基本上說我們這老百姓和我們平時對朱鹮看著就常態(tài)化了,我們也不會刻意去觀察它們,也不會打擾它們。
據了解朱鹮有聚群而居的習慣,通常一棵樹上一住就是10幾只,同時,還有同類鄰居們棲居在附近的樹上,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,一顆顆臨近村莊,奇特又別具風景的朱鹮樹,讓村居田園散發(fā)著別樣的靈動魅力,如今,在寧陜縣內遇見朱鹮已是件平常的事。
【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前兩天我從這路過啊,回頭一看那個樹上,這一棵特別大的那個樹,最高的那棵樹上停了10幾只朱鹮,然后這個寧陜縣沿河兩岸和居民區(qū)附近,會有特別多這個朱鹮,隨時都可以遇見
陜西寧陜 人工養(yǎng)殖與保護并行 重建朱鹮種群
上世紀60年代,朱鹮被認為已經野外滅絕,在我國科研人員們,契而不舍的追尋之下,于1981年,在秦嶺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了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。那如今40多年過去了,在相關部門的有利保護之下,朱鹮的數量從當初的7只,增長到了現(xiàn)在的7000多只。
當前的秋冬季節(jié),在陜西省寧陜縣等地區(qū),科研團隊正忙著做朱鹮的秋冬季摸底調查,調查的數據來源,除了依靠日常觀察拍攝,紅外相機采集到的影像,還有一個極為重要且獨一無二的數據庫,來自于朱鹮佩戴的GPS衛(wèi)星追蹤環(huán)志。
【陜西省寧陜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管理站站長 李夏】我們每一年也會分兩個批次進行去監(jiān)測,一個是春天繁殖的時候,我們也會盡量的給那些地方的繁殖的幼鳥帶上環(huán)志,然后就是秋冬季的時候會進行一個摸底調查。
那么這些環(huán)志又是以什么方法,佩戴在朱鹮的腿上呢,科研人員介紹,佩戴環(huán)志的朱鹮,大多數來自于人工養(yǎng)殖,是在朱鹮與工作人員建立充分信任,十分配合的前提下,佩戴上的這種太陽能供電,可以持續(xù)工作數十年的鳥類環(huán)志。此后環(huán)志朱鹮的遷徙路線,生存狀況等,都會在可監(jiān)測跟蹤的范圍之內。通過環(huán)志,不僅促進了對朱鹮生活習性的科學研究,也為通過人工進行朱鹮養(yǎng)殖,重建野生朱鹮種群提供了便利。
【陜西省寧陜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管理站站長 李夏】當時,我們從洋縣和周至一共引進了60只人工飼養(yǎng)的朱鹮,我們一共有計劃的放飛了3次,第一次放飛了26只,然后后面兩次就各自放飛10只,總的就放飛了46只,現(xiàn)在我們人工飼養(yǎng)的還有43只朱鹮。
據了解人工養(yǎng)殖和放飛只是重建朱鹮種群的一小部分工作,在它們種群數量不斷增長的前提下,人為擴建朱鹮的棲息地,讓他們能夠獲得廣闊隱蔽的休憩場地,充足安全的食物,才是保證朱鹮種群持續(xù)穩(wěn)定增長的基礎條件,而目前這項工作只限于對農田的改造。
【陜西省寧陜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管理站站長 李夏】你像我們現(xiàn)在所看到這一大片水稻田,是給朱鹮留存的一個棲息地類型之一,因為如果是野生朱鹮種群數量,如果想讓它擴大的話,它的棲息地類型必須得很豐富,要有水田然后要有河流,要有淺灘要有這種自然的濕地,這樣才能使它整個野生朱鹮種群,有一個足夠多和豐富的一個棲息地環(huán)境,它數量才會增加,朱鹮養(yǎng)殖的過程曲折艱難。
從一直由科研人員精心照顧下長大的家養(yǎng)朱鹮,到具備野外生存和繁殖能力的朱鹮,科研人員需要經歷反復的觀察,摸索和漫長的馴化過程,同時生態(tài)保護和當地的農業(yè)發(fā)展,也帶著更為完善規(guī)范的機制來逐步調順,達到并重并行。
【陜西省寧陜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管理站站長 李夏】不過我們保護跟當地村民,也是有矛盾,他們辛辛苦苦種植的水稻田,有可能朱鹮進去覓食的時候,就會把新插的那些秧苗給踩到泥里去,然后對他們的收入造成損失,要求他們不使用農藥化肥,也可能會對他們的水稻田的收入產生損失,但是我們現(xiàn)在也是在慢慢的嘗試,把這種矛盾逐漸的變成一種和諧的狀態(tài)。
歷經多年全民保護與人工養(yǎng)殖,朱鹮種群的恢復成果十分顯著,已經在寧陜縣等地建立了數量可觀,且穩(wěn)定增長的種群,而且分布范圍也在不斷擴散中。
【陜西省寧陜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管理站站長 李夏】在寧陜縣境內就是我們所監(jiān)測到的,朱鹮的野生種群數量在400多只,就是截止今年,因為今年野外,就是我們監(jiān)測到的幼鳥就有60多只。
如今無論在地球上什么地方,人類能看到的每一只朱鹮,都來自陜西秦嶺,在秦嶺的天空,朱鹮成群結隊的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視野中,朱鹮保護成為中國拯救瀕危物種的典范。
調查發(fā)現(xiàn) 秦嶺羚牛種群數量已超過1萬頭
羚牛是一種大型偶啼目牛科動物,共有4個亞種,其中呢,秦嶺亞種僅分布于秦嶺山脈的森林當中為我國所特有,最新的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我國對秦嶺羚牛的保護取得極好的成效,秦嶺羚牛種群數量穩(wěn)定增長。
羚牛別名牛角菱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陜西、四川、甘肅、云南和西藏,他的形態(tài)介于羊和牛之間,因雌雄兩性成年個體,都生有一副肌部粗壯,先向外再向后彎轉扭曲的角而得名,羚牛秦嶺亞種及秦嶺羚牛是4個羚種中體型最大的一個,雄性個體體重可達350公斤,而雌性僅重約250公斤,秦嶺羚牛僅分布于我國陜西南部的秦嶺大巴山區(qū),與大熊貓和金絲猴同域分布一般棲息在海拔1200米至3500米之間的落葉闊葉林、真闊葉混礁林、亞高山真葉林及灌叢草甸種,歷史上秦嶺陵牛的分布范圍曾極度萎縮,其種群數量也迅速銳減,而近10多年來由于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(qū)的作用,及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,使局部區(qū)域尤其是相對較高海拔區(qū)域的動物棲息地,不斷恢復也使秦嶺羚牛的種群數量得到恢復和增長。
【西北大學教授 李保國】羚牛數量多,這個羚牛的天敵比較少啊,像比如說像豹子呀,這個豺呀這些。這個食肉動物就少了,羚牛數量現(xiàn)在比過去多,再一個我們現(xiàn)在也不狩獵了啊,人也不干擾,要在秦嶺四寶里面,羚牛是活動海拔是比較高的,它的棲息地,人基本上干擾很少。最新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我國秦嶺羚牛的遇見率高種群數量十分可觀。
【西北大學教授 李保國】羚牛可能也沒有很準確地普查過, 但是有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抽樣調查,抽樣調查可能秦嶺羚牛,大概還有一萬多頭,數量還不少。
陜西寧陜 秋冬季羚牛頻頻下山 專家呼吁科學應對
羚牛數量多了 ,固然是生態(tài)保護成果的體現(xiàn)。然而這種體型龐大、性格魯莽的食草動物,在秋冬季節(jié)也經常因為食物匱乏、遷徙掉隊等原因而頻繁的闖入居民區(qū)引發(fā)了多起擾民乃至傷人的事件。專家呼吁,遭遇羚牛時應當冷靜科學的應對,當地也成立了專項處理野生動物肇事的應急部門,以及時處理該類事件。
據了解,集群活動的羚牛具有季節(jié)性遷移活動的行為習性,這種遷移活動的季節(jié)性變化,主要體現(xiàn)在海拔梯度上,秦嶺羚;顒优c海拔1300米至2900米之間,每年經歷4次沿海拔梯度的遷移, 春秋兩季是羚牛的遷移季節(jié),羚牛會下遷到低海拔區(qū)域逗留數日,以獲得充足食物。據科研人員觀察,每年秋冬季羚牛在向下遷移過程中都有部分老弱病殘的個體,在隨后向上遷移過程中,因跟不上群牛的移動而掉隊,他們往往滯留在低海拔區(qū)域單獨活動。由于單獨活動的羚牛個體的防范意識會增強,對周圍的異動較敏感,為了自身的安全,一有異動他們便有可能主動攻擊人,并給當地的居民帶來安全隱患。今年以來寧陜縣當地已發(fā)生了3起羚牛傷人的事件。
【陜西省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 今年吧,已經只有3起羚牛襲人,它進人家襲人,第一就是我們把它轟趕走了,它就是剛轟趕走,第二天它又回來了,所以就是轟趕的工作量很大,有時候轟也還有很大的危險。
專家呼吁,由于羚牛體型較大,對人類有一定危險性,遭遇時應冷靜科學應對,保持鎮(zhèn)定且緩慢后退,逐漸撤出危險地帶,且不可因驚慌逃跑而刺激羚牛,引發(fā)對自身的追襲。
【陜西省寧陜縣林業(yè)局高級工程師 劉桂湘】 它每年冬季,天寒地凍的時候,山上沒有食物來源了,他就要下山尋找食物,所以他就挨家挨戶的竄、吃,房前屋后的菜地玉米地,它就到處找吃的,晚上啊在農戶那個房前屋后,挺熱乎的那個柴堆草舵,它就在那睡上了,老百姓(我們)就是讓他們躲避啊。
針對羚牛秋,冬季節(jié)頻繁進村肇事的現(xiàn)象,當地林業(yè)保護部門加強了科學應對安全防范的相關宣傳,盡可能避免村民與羚牛遭遇發(fā)生危險,同時成立了專項處理野生動物肇事的應急部門,以迅速應對及時處理該類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