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郭颯
從專攻文化課程到以文化課為主、同時注重道德素質、能力培養(yǎng)、個性發(fā)展等,當“素質教育”屢次被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,怎樣讓這個備受重視同時也飽受誤解的理念落地,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注入養(yǎng)分?平利縣兩所中學給出的答案是,用社團活動開拓校園生活的一方新天地。
從無到有,從有到多,從多到精,平利城關初級中學和平利中學在短短幾年時間,將學校社團發(fā)展得有聲有色。一大批學生從參與中找到自我,獲得認可;一大批老師收獲信任,拓展思路。
在這兩所縣級中學,記者不僅看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創(chuàng)造力,也看到了人人都有夢想的活力校園。
1 發(fā)揮特色,促進專長,為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
4月23日,世界最早的茶——安康秦漢古茶“一帶一路”國際發(fā)展大會在平利舉行。大會上,帶來茶藝表演的正是平利縣城關初級中學茶藝社團的師生。他們的表現深受好評。
“帶學生去參與這類大型活動,不僅能激發(fā)他們的學習熱情,更能讓他們找到自信。”茶藝社團老師周筱說,“茶藝本身也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平利是茶葉大縣,讓學生了解茶藝、傳承茶藝文化,意義很大。”選茗、擇水、烹茶,學生們年紀雖小,卻十分認真。“我喜歡看茶藝表演,現在有機會學習,更是非常開心,我希望有機會也可以上臺表演。”今年剛剛加入社團的七年級學生李力說。
平利城關初級中學是平利縣城唯一一所初中。從2015年創(chuàng)建第一個生物社團至今,學校已有機器人、書法、剪紙、文學、合唱、茶藝、球類等23個社團,參與活動的人數達3000余人次。
機器人社團作為學校最受歡迎的社團之一,從成立到現在,取得了不俗的成績。2017年至2018年,機器人社團連續(xù)兩次參加亞洲機器人錦標賽中國區(qū)選拔賽,分別獲得VEXIQ工程挑戰(zhàn)賽初中組一等獎、初中組季軍。2017年12月參加在新西蘭羅托魯瓦市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機器人錦標賽,并獲得VEXIQ工程挑戰(zhàn)賽團體金獎,同時取得了2018年美國VEXIQ機器人世界錦標賽的參賽資格。
“獲獎對學生們來說是激勵,也是動力。”該校副校長劉輝說,“從機器人制作到編程控制,從老師帶領到獨立完成,這些孩子在一步步成長,也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。”
平利縣城關初中團委書記張偉告訴記者,機器人社團的成員陳昊天去年在新西蘭比賽中表現突出,加之平時文化課成績優(yōu)異,被西工大附中的老師看中,破格錄取。“如果不是因為代表社團參加比賽,我想我不會這么快就收獲驚喜。”陳昊天在得知消息后這樣對老師說。
目前,學校社團活動每周一次,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開展。每個社團有兩到三名指導老師,大多數由學校任課老師根據專業(yè)劃分,還有部分老師為校外特聘。“書法社團的老師都是平利縣書法協會的老師,在他們的專業(yè)指導下,學生的進步很快。很多從前沒有書法基礎的學生也能在這里找到學習的方向。”張偉說。
學校還開設了剪紙、無土栽培等技能型社團,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平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了解現代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讓這些孩子們離家鄉(xiāng)的土地更近。
2 全員參與,師生共進,搭建現實與理想的橋梁
在平利中學圖書館后方,有一塊空地被“毛毛蟲”社團的師生們打理得生機勃勃。初夏時節(jié),月季、百合等鮮花競相開放,成為學校的“后花園”。
去年,平利中學化學老師付千提議在這塊空地上種植花草,但僅靠他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實現,思前想后,付千萌生了成立綠植社團的想法。他的想法得到了校長王友智的大力支持。付千雖然是學化學的,但他從小就喜歡植物,也有一些種植和管護的經驗。
“我一直都想有個自己的花園,現在學校幫我實現了這個理想,我也會努力讓這個地方成為學校最美的一角。”付千說。讓他沒想到的是,報名的學生竟然很多。在社團師生的精心栽培下,一年多以后,空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。
“我平時在家就喜歡擺弄一些花花草草,可是家里空間有限,而且隨著課業(yè)增多,很難有時間再去照顧那些花草。”社團成員、高二年級的學生柯月梅對記者說,“自從去年加入了這個社團,我感覺自己又找到了久違的樂趣,而且付老師講課生動有趣,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。”
從2016年至今,平利中學學生社團從11個增長到32個,覆蓋了高一、高二兩個年級2100余人、社團指導教師65名。該校利用每周二、四下午兩節(jié)課的時間開展社團活動,形成了每名學生都參與、每個老師都發(fā)揮專長、相互學習、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。
在社團活動中,像付千一樣“跨界”的老師不在少數。
在瑜伽社團里,老師柔美的體態(tài)展示讓學生們發(fā)出陣陣掌聲,而這位老師實際上是平利中學的數學老師洪珺。“洪老師練習瑜伽已有多年,以前就是自己利用課外時間學習和練習,現在洪老師在學校開設瑜伽社團,不僅能夠自己練習提升,也讓愛好瑜伽的同學有了學習的平臺。”平利中學團委書記裴祈斌說,“象棋社團里有一位老師是我們學校食堂的師傅,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讓他發(fā)揮特長,也在一定程度上圓了他的‘老師夢’。”
“以學科為依托開展的社團,讓學科老師成為代課人,以興趣為目的開展的社團,讓有專長的人成為代課人,不僅促進了學生全面發(fā)展,也促進了老師的成長。”裴祈斌說,“學生多才多藝,老師一專多能,師生共進就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。”
依托學科開設的社團,還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。翟圓是歷史老師,同時也是歷史社團的負責人之一。在她看來,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討論和發(fā)言比課堂上更有思想、更有見地。“擺脫了課堂,學生就少了框架的束縛,我們通過紀錄片、故事把歷史呈現出來,大家不僅更容易接受,也會有很多獨到的見解,有時候讓我們都刮目相看。”翟圓說,“從他們身上,我們也能學到很多創(chuàng)新的思想觀點,對于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。”
3 充分鼓勵,合理引導,社團變成人生的“大課堂”
在社團中,除了興趣,還能學到什么?平利中學校長王友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“社團事實上是學生邁向社會的第一步。”他說,“近兩年,我們學校很多已經畢業(yè)的學子回母校交流,都會提到社團生活,他們在社團中,學到了如何組織活動,如何協調溝通,如何與人相處,進入大學以后,就會更加得心應手。”
平利縣城關初中的校長周斌也有同樣的感觸,他說:“有些學生因為一些原因或是學習成績不理想,或是難以融入集體生活,社團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之外的樂趣,感受到同學間相互協作的力量,這是他們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體驗。”
在觀摩平利城關初中的社團活動時,法制社團的模擬法庭讓記者印象深刻。學生們分別扮演法官、公訴人、被告等角色,他們表演投入,雖然稚嫩,但是依然能把每個角色的形象都詮釋出來。七年級的王孜睿第二次參與這個活動,這次他的角色是“證人”,而上一次,他是“被告”。當問及他有沒有不愿意承擔被告一角時,孩子回答得很干脆:“沒有不愿意,因為老師告訴我們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模擬法庭中體驗被告的角色,但是在人生中永遠都不要當被告!”
“每一期一個案例,一個案例闡述一個道理,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法治深入孩子們心里,比給他們講述枯燥的條例更有效。”社團老師侯少武說,“每一期模擬法庭排練好以后,還會錄成視頻,在班會時間播放,讓更多的孩子知法懂法。”
“培養(yǎng)興趣永遠比逼著他們學習更有效果。”采訪中,諸多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說法。孩子在興趣的陪伴和激勵下,從厭學轉變?yōu)橹鲃訉W習,從放棄學習轉變?yōu)橹匦麻_始,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。
“社團就是人生的‘大課堂’,里面有很多種選擇,選擇了喜歡的,便會堅持,并促進其他方面的發(fā)展。因為喜愛,課堂也變得更有溫度。”周斌說。
社團到底能給學生帶來什么?答案不言而喻。尤其在教育改革的當下,大學的入學門檻越來越寬泛,文化課的成績不再是唯一標準。王友智去年在浙江考察的時候,就聽到這樣一個案例:一名學生高考成績距離復旦大學有一些差距,但是在復旦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中,這名學生因為特長表現突出,最終拿到錄取通知書。“陜西的高考改革也為期不遠,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加入這個大課堂,讓自己的人生多一份選擇。”王友智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