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新聞網訊(實習記者 唐正飛 李瑩)在安康城區(qū)的五星街有這樣一家電器維修店,二十年如一日,以精湛的技藝和優(yōu)良的品質服務著周邊群眾。2月15日,記者走進這家店,不到10平方米的門店里,老板“劉師”正忙著修電磁爐。
“劉師,我家空調壞了,有時間幫我修一下啊。”有顧客打來電話,店老板劉得群簡單問了幾句,約好了上門維修時間。“劉師”是社區(qū)居民對劉得群的尊稱,也是對他精湛技藝的肯定。提起“劉師”,社區(qū)居民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,紛紛豎起大拇指給劉得群點贊。
1980年出生的劉得群,老家在漢濱區(qū)晏壩鎮(zhèn)胡家溝村,1998年從武漢無線電工業(yè)學校畢業(yè)后,只身回到安康創(chuàng)業(yè)?紤]到當時既能離學校近一點,又能離居民生活區(qū)近一點,劉得群將店開在了五星街11號,一開就是20年。上下兩層的紅磚房,一樓營業(yè)面積不足10平方米,加上二樓和庫房,大概有50平方米。20年來,劉得群小小的修理店不但服務著就近的社區(qū),也聯(lián)系著廣大農村和周邊縣區(qū)。
1999年,劉得群被當時的安康市勞動就業(yè)培訓中心聘為電器專業(yè)教師,近二十年的教學經歷和精湛技藝使劉得群名聲傳遍九縣一區(qū)。談起為何要在繁忙之中兼任電器培訓老師,劉得群說:“我喜歡電器維修,也樂于將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,可以說是將畢生所學都教給了近千名學生,因為我喜歡這個職業(yè),想將它傳承下去。”
在劉得群的店里,大到電視機、電腦,小到電磁爐、遙控器,生活中帶電的東西幾乎都能看到,這些都是附近居民送來待修的家電,小小的店子承擔著空調、冰箱、洗衣機、熱水器、電飯鍋等家電的維修服務。對于服務對象來說,劉得群的店,送進來的是故障、麻煩,拿回去的是便利、放心。20年來,劉得群的店除大年三十到初三的四天是休息的,其余時間都會開門,有時值守的是自己,有時是徒弟,有時是附近的街坊鄰居。
“學無止境,實踐中摸索。”社會的發(fā)展進步,在劉得群看來更為直觀,他的體會也更深。他學成畢業(yè)時,市面上最多的電器也就是電視機。經他手的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,到曾經的等離子,再到現(xiàn)在的平板、超;維修種類也從電視機到空調、洗衣機和電腦。電器維修涉及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。多年來,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和摸索,劉得群練就了一身精湛的電器維修技藝。劉得群說,“‘三人行必有我?guī)?rsquo;,專業(yè)的品牌售后服務人員就是我的老師,平時遇到不會的就向他們請教,請他們指點,有時自己琢磨半天,人家一句話就可以讓自己豁然開朗。遇到不方便的時候,自己也會通過手機在網上學習。”
工作之余,劉得群還喜歡讀書。維修店里放鉗子、扳手等配件的修理桌上方有一個高約1米的四層書架,上面擺滿了兒童讀物、名人傳記等幾十本書籍。在他家里的書架上,還陳列著《四書五經》《魯迅全集》《哈姆雷特》等千余冊書籍,看到自己認為好的書,他都會與學生、徒弟、孩子分享,并收藏起來,以后留給孩子。
采訪中,“老顧客”、87歲的馬希琴老人打來電話,說自己家的電餅鐺壞了。從修理鋪到漢濱高中家屬院只有幾分鐘的路程,劉得群挎上維修包,再次踏上這條走了近二十年的路。
“好!好!好!這是個好人!”談起劉得群,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激動地連說了三聲好。“我左腿不方便,有時候家里有事,在院子里喊一聲他就來了。這么多年,我家里的電器壞了都是他修的,不要錢,硬塞給他都不要。老頭去世好多年了,孩子們都不在身邊,他就跟我的親生兒子一樣。”“冬天有太陽的日子,老頭老太太們最喜歡去他鋪子前面聊天曬太陽,別的店家嫌吵,但是他不一樣,這是個善良的孩子。”將廚房里的電餅鐺修好后,劉得群告別了老人,老人緊緊握住他的手叮囑他下次再來。“老太太一個人在家不容易,俗話說‘遠親不如近鄰’,平時能幫到的我都會幫襯。”返程路上,劉得群道出了自己的心聲。劉得群的善良,周邊群眾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,都化作一聲聲祝福守護在他的身邊。
“師生友誼,情誼深長”。這是2000屆電器專業(yè)三班全體學員送給劉得群的錦旗內容。他也將錦旗掛在了店里,和書架一起成為這個小店的獨特標志。劉得群的學生遍布全市。今年28歲的熊信峰從師劉得群五年多,兩年前在隔壁的當鋪巷獨立門戶,開了自己的修理鋪。記者問他,為何要與師父鄰街開店?熊信峰說:“這樣就可以跟師父多學點兒,有生意了我們還可以合作。”說起師父,熊信峰評價道“亦師亦友,像長輩一樣關懷自己。”劉得群不僅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熊信峰,還會對他進行心理上的開導和物質上的幫助,兩家店相互照應,兩個人相互交流,維修經驗和服務理念得以傳承。
“等以后孩子成家立業(yè)了我就賣掉店鋪,捐給公益機構,也算對社會做點貢獻。我對書中的世界很是向往,有句話叫‘世界這么大,我想去看看’,等我老了,我想出去逛逛,多多了解這個世界。”談起未來,劉得群眼中充滿了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