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新聞網訊(通訊員 郭健)雖然已入秋,正午太陽依舊火辣刺人。袁莊村村民四娃(諧音)正在幫鄰居晾曬水稻,日頭很毒,卻是農民企盼的好天氣,收獲季多雨的話將是農民的噩夢。
不僅是水稻,還有玉米,早一點的正好和水稻收割重合,安康很多農民為錯開農時,選擇回茬,這樣能讓自己輕松一點。玉米在安康被稱為“包谷”,這和南方叫法相同,足以見證移民文化對安康的影響。
袁莊村位于安康市恒口區(qū)西部,地處國道邊,地理條件相對優(yōu)越,但由于人多地少,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程度不高,很多青年人還是走上了出門務工的道路,依然逃不出和很多農村地區(qū)一樣來來去去的輪回。
曬秋對于陜南農村來說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,村民們將收獲的農作物進行晾曬,便于保存食用,現(xiàn)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,曬秋的規(guī)模也越來越小。
安康人的調味品中少不了的芝麻,家家戶戶都有種植,因為收獲程序繁瑣,很多村民只種一點點自己食用,街上賣的還是從外地進購的。
水稻是安康月河川道地區(qū)農民種植的首選作物,因為產量高,能果腹而備受青睞。很多農民搬到公路邊后沒有晾曬場,村委會廣場也被剛收貨的水稻鋪滿。
遠處的村集中安置點也在秋日陽光下晾曬著,黃綠藍相交天地間,給這個古樸的村莊平添了幾分現(xiàn)代氣息。四娃說不久自己會搬進去。